本組提供建築理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Architecture, MS),招收已取得建築與非建築領域之大學畢業生(不限科系背景),鼓勵具備建築相關、設計專長、數位媒體、土木、電機、資訊等具跨領域研究興趣者,尤其對數位建築與新媒體科技有創新研究興趣之跨領域學生報考,共同參與兼具前衛思維、創新應用並重之數位設計研究。
自112學年起,本組與建築設計組合併以「設計研究(Design Research)組」招生。報考本組時,請選擇「甲組(主修設計研究)」,並於考生資料表勾選專長領域「數位設計」。
基於既有的設計運算(Computational Design)、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混合實境(AR/VR/MR)、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方向,以及本所師生十多年來在數位建築與跨域設計領域累積之豐富實務經驗,本組重點在發展以下三大研究方向:
數位設計與構築:參數設計、構築方法、空間模擬、自然構築、機器人建造。
互動建築與虛擬空間:人機互動、空間裝置、資訊空間、資訊設計、人工智慧。
智慧生活與物聯網:未來生活空間、智慧城市、物聯網、跨領域設計。
本組研究議題不限定在狹義的實體建築,而是廣義的「空間」,除了建築和人居環境,還可以延伸至心智、遊戲、網際、社群等不同分類法下的空間類型。
除數位設計、新媒材等核心課程外,本組每學期邀請知名業界教師開授數位專題課程、學界教師開授數理論與研討課程,每年安排國內外專業師資指導為期一週的數位設計工作坊。本組鼓勵學生參加國際性論文發表、競圖、與展演,期望學生建立國際視野與環境敏感度;亦鼓勵學生跨組選修建築相關專題課程、跨系所選修,培養學生跨領域整合的設計與實作能力。期望畢業生在國內外設計界成為數位設計領域之探索者與扮演橋接的角色,同時也培育對學術研究專才繼續在國內外深造更高學位。
本組為兩年、四學期課程架構,需修滿 30 學分,含 2 門數位類建築設計(依公告認定屬性)、1 門設計研究方法、5 門專題選修(數位類選修課至少 4 門)。
畢業論文需通過「論文口試委員會」審核,並投稿國際性研討會獲錄取或參與國際性競圖入圍。
數位建築由 1970 年代的電腦輔助設計(CAD)與 3D 動畫開始,發展到 2000 年的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與虛擬實境、互動科技等「新數位媒材」,大量的學術研究均已在世界各國的建築專業中應用。邁入 2010年、面向 2020 年,就建築教育與建築執業而言,如何繼20世紀初包浩斯的精神,繼續延伸為21世紀的數位建築、跨域設計訓練,便成為重要課題。
本組不限定於以電腦做設計的數位設計,還包括設計科學、科技、運算、新媒材,重視理論與應用兼具。
本組學生不只是工具使用者,還必須打造工具。不受限於工具,才能走在未來設計專業的前端。如果要走得更前衛,就要有能力創造工具!工具可以是軟體、硬體、系統、方法,可以是器具、介質、材料、流程、思維、語言,只要能被他人採用、有被調整的彈性、具備重複使用的價值,都是工具。我們創造工具,不只為了設計專業,也為知識、生活、教育、社會、全球議題而設計。
本組提供建築理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Architecture, MS),招收已取得建築與非建築領域之大學畢業生(不限科系背景),鼓勵具備建築相關、設計專長、數位媒體、土木、電機、資訊等具跨領域研究興趣者,尤其對數位建築與新媒體科技有創新研究興趣之跨領域學生報考,共同參與兼具前衛思維、創新應用並重之數位設計研究。
自112學年起,本組與建築設計組合併以「設計研究(Design Research)組」招生。報考本組時,請選擇「甲組(主修設計研究)」,並於考生資料表勾選專長領域「數位設計」。
基於既有的設計運算(Computational Design)、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混合實境(AR/VR/MR)、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方向,以及本所師生十多年來在數位建築與跨域設計領域累積之豐富實務經驗,本組重點在發展以下三大研究方向:
數位設計與構築:參數設計、構築方法、空間模擬、自然構築、機器人建造。
互動建築與虛擬空間:人機互動、空間裝置、資訊空間、資訊設計、人工智慧。
智慧生活與物聯網:未來生活空間、智慧城市、物聯網、跨領域設計。
本組研究議題不限定在狹義的實體建築,而是廣義的「空間」,除了建築和人居環境,還可以延伸至心智、遊戲、網際、社群等不同分類法下的空間類型。
除數位設計、新媒材等核心課程外,本組每學期邀請知名業界教師開授數位專題課程、學界教師開授數理論與研討課程,每年安排國內外專業師資指導為期一週的數位設計工作坊。本組鼓勵學生參加國際性論文發表、競圖、與展演,期望學生建立國際視野與環境敏感度;亦鼓勵學生跨組選修建築相關專題課程、跨系所選修,培養學生跨領域整合的設計與實作能力。期望畢業生在國內外設計界成為數位設計領域之探索者與扮演橋接的角色,同時也培育對學術研究專才繼續在國內外深造更高學位。
本組為兩年、四學期課程架構,需修滿 30 學分,含 2 門數位類建築設計(依公告認定屬性)、1 門設計研究方法、5 門專題選修(數位類選修課至少 4 門)。
畢業論文需通過「論文口試委員會」審核,並投稿國際性研討會獲錄取或參與國際性競圖入圍。
數位建築由 1970 年代的電腦輔助設計(CAD)與 3D 動畫開始,發展到 2000 年的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與虛擬實境、互動科技等「新數位媒材」,大量的學術研究均已在世界各國的建築專業中應用。邁入 2010年、面向 2020 年,就建築教育與建築執業而言,如何繼20世紀初包浩斯的精神,繼續延伸為21世紀的數位建築、跨域設計訓練,便成為重要課題。
本組不限定於以電腦做設計的數位設計,還包括設計科學、科技、運算、新媒材,重視理論與應用兼具。
本組學生不只是工具使用者,還必須打造工具。不受限於工具,才能走在未來設計專業的前端。如果要走得更前衛,就要有能力創造工具!工具可以是軟體、硬體、系統、方法,可以是器具、介質、材料、流程、思維、語言,只要能被他人採用、有被調整的彈性、具備重複使用的價值,都是工具。我們創造工具,不只為了設計專業,也為知識、生活、教育、社會、全球議題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