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CU GIA Logo
發展歷程
發展歷程

歷史沿革

1995-1999 醞釀

本所前身為應用藝術研究所建築設計組(Architecture Group),發展重點著重於數位建築理論(Theory of Digital Architecture)與設計思考過程(Process of Design Thinking)之研究,該組由劉育東、張基義老師及國內 7-8 位兼任老師負責教學與研究,每年招收 5-7 位碩士生。課程主要為電腦相關的建築理論,如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合作式設計(Collaborative Design)、設計思考-媒材-認知與運算(Design Thinking, Media, Cognition and Computation)以及設計方法學(Design Methodology)等,目標在建立數位建築理論研究之基礎,並將交大在建築上已具備之理論研究成果向國際介紹與發表。

為了能掌握「電腦與網路時代中的建築設計」,以便在全球建築的數位新發展中具有前瞻性,並為了避免片段的理解,當時便以「建築的數位發展」為焦點,融合設計創作、理論研究、設計媒體研究等發展方向,積極與全球類似目標的學校如美國之MIT、Columbia、瑞士 ETHZ 等建築研究所合作,發展當代建築歷史中的三個重點:

  1. 設計創作:建築設計、設計方法與過程。

  2. 認知思考與運算理論:設計思考與認知、設計運算。

  3. 數位媒體研究:數位設計媒體研發、創作與應用等。


2000-2009 創所初期

建築在本質上是一個融合了藝術(建築設計創作與方法)、科技(技術與理論)、與人文(文化、社會、歷史、哲學)的綜合體,建築的內涵與時代的發展向來密不可分。以人類文明重要的革命性發展歷程來看,畜牧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都對建築在藝術科技人文的向度上,產生了巨大的變革。因此在當代,如何能「理論擴展至設計」以及「數位擴展至全面」,就成為交大建築教育上的重要思考。

有鑒於數位建築與前衛設計風潮興起,亟需培育更多設計專業領導人才,1998 年本校向教育部提出申請設立「建築研究所」,1999 年同意籌設、2000 正式設立。在建築設計方面,提供建築碩士學位(Master of Architecture)招收建築系(MArch II)與非本科系畢業生(MArch I);在數位設計方面,提供理學碩士學位(MS),招收建築與數位設計相關學系畢業生。

自創所初期,本所就與土木工程系開始合作建築通識教育課程與博士班研究指導,以拓展本校在相關領域的教學研究合作。


2010-2019

此階段(99~108 學年)為建築所組織重整與發展期,歷經師資陣容更替與新血加入,以及學程架構之調整,以因應建築師考試改革、新興數位科技趨勢,並且全力投入跨領域合作與教學、邁向國際舞台。故自2015 年後將研究領域調整為「當代建築設計專業」與「高階跨域設計研究」為兩大方向。

於此時期,全球興起各種教育改革,建築教育改革、創客運動、跨域教育合作、實驗教育蓬勃發展。本所也在此階段因應潮流擴大教學場域的參與,積極投入跨域設計教育、實驗教育、以及更大範圍的設計推廣活動,包括校級工坊的設置、大學部設計跨域學程、與百川學程(實驗教育)等。


2020後

2021 年 2 月交大與陽明合併為陽明交通大學,引入健康醫療與照護領域,人社領域也隨之擴大,本所更加聚焦於跨域與實務發展,同時因應新興科技發展,將運算思維與人工智慧納入基礎必備能力。

爲集中兩大方向的發展,自 112 學年起原有的三組整併為兩組招生:甲組設計研究(專攻建築與數位設計)、乙組學士後建築。